台灣外展夏令營:一場跨文化和語言的交流

 

雖然與以往的營隊學員年紀相近,但這次台灣外展(Outward Bound Taiwan)的國小夏令營聚集了一群台灣 x 美國 x 香港的孩子,我們訪問了家長爲何特意幫孩子安排來台灣參與營隊。

仿佛走進了國際學校,今年的國小夏令營隊儼然是個小國際村。

除了台灣的學員,這梯有不少的孩子是遠從美國和香港特地來參加,或應該說「被通知」說要參加。

 

「我是兩個禮拜前才知道要參加課程的。」在北京念書,來自美國的Hannah笑著說,言談中表示這次的六天五夜不乏刺激有趣。

台灣 x 美國 x 香港

「我和幾位家長是因爲這個課程,特地安排孩子們從美國過來。」受訪的是兩個學員的台灣人媽媽Grace。

「我們本來就知道Outward Bound是個很reputable的全球組織,就上網找了台灣的課程。」

每年暑假Grace和大部分家長一樣,都希望孩子們不要只待在家,只是之前試著幫兒子永恩報了教室的課程,卻發現他興趣缺缺。

「我知道永恩是比較坐不住的,所以想幫他報名這種戶外活動。」

「我和幾個家長都抱持差不多的想法,就是希望孩子除了參與戶外活動之外,也希望可以讓他們的中文多少進步一些。」

台灣外展這次發現,原來不少海外的家長都有著這共同的一個期待。

12歲的啟峰來自香港,平常熱衷戶外活動的他勇於挑戰課程中的所有活動。啟峰媽媽同樣也是因爲這次夏令營,特地把孩子從香港送來台灣參加營隊。

「我希望啟峰可以看見不一樣的地方,接觸不同文化的孩子,展開不一樣的語言及文化上的交流。」

平時有在培養啟峰的國語能力,媽媽同樣也是希望兒子能在營隊裏多講多聽中文。

 

「因爲辛苦才好玩啊!」

台灣外展的營隊課程包含了登山、溯溪、繩索的活動,也由於挑戰度和課程長度均為眾多課程中數一數二,故能培養出的能力也相對比較多。

「我特別喜歡登山和溯溪的活動,一來在美國沒玩過溯溪,二來在爬山的時候可以看到很多漂亮的風景。」身高170多公分的毅友説著一口流利的國語。因爲是學員中最高大也比較成熟的一個,14歲的毅友被指派為小隊長,負責協助指導員照顧和帶領團隊。

「在爬山的時候,我負責帶領大家。最大的挑戰是要確保團隊一起移動,不能走太快,也不能丟下走得比較慢的同伴,還需要和大家討論休息的時間。」

藉由與大自然和團隊的互動,藉由與自己的對話來跨越恐懼和不安,冒險教育能提升孩子在社交能力、自信心、耐挫力、同理心,以及環境責任。

叡恩是學員裏年紀偏小的,但11歲的他其實去年參加過台灣外展的冬季營隊,走過共七天六夜的縱走行程,從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出發,終點為杉林溪遊樂區。今年暑假他與姐姐一起參加夏令營,在合歡山上的冷風中,還在長高的小小身軀背負著沉甸甸的登山包。看著他的笑臉,就知道叡恩樂在其中。

「因爲辛苦才好玩啊!」

辛苦的背後是自我的挑戰,是體力、精神的消耗,是跳脫舒適圈的不安。簡短的一句話,其實是深刻的體會。冒險教育讓我們看到小瑞恩在面對挑戰和新事物上,有著超越11歲的態度。

克服,因爲團隊給予的力量

六天五夜的課程裏,我們看到熱愛戶外的孩子投入的身影,也看到縱使不安但也勇敢挑戰的笑臉。

「兒子本身比較怕水,希望透過溯溪的活動,讓他突破心裏的那個障礙。」國小生宏洋的媽媽一邊看著兒子在台灣外展位於龍潭的基地裏跑來跑去,邊分享著。

「之前我們有找游泳教練一對一幫他上課,但宏洋還是沒辦法克服,所以我們在想透過團體的溯溪活動,在大家的鼓勵下,或許他就可以跨出那一步了。」

「看指導員分享的影片沒看到他玩溯溪時從瀑布跳下的影片,讓我一開始還擔心他不敢跳。後來問指導員,才發現原來是剛好拍不到,指導員說宏洋其實跳了很多次哈哈!」

後來問宏洋,他說比較不怕水了,而且透過在溪流與同伴互相照應,學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在營隊結束的最後一天,家長們都來到龍潭基地,與孩子一起準備午餐。看到兒子的改變,媽媽一開始的擔憂瞬間一掃而空。

我們其實都有過挑戰、成長的經驗,當角色轉變成家長後,很自然也多了一份保護、擔心的心態。「有時候我們家長會低估小朋友適應的能力。」

要離開前,宏洋爸爸問兒子爬山的事。

「背重裝爬山一開始會覺得辛苦嗎?」

「會!」

「爬到一半呢?」

「還是會!」

「爬完呢?」

「還是會!」

「那要再挑戰一次嗎?」

「好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